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主任会议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12月28日在唐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主任会议上
唐山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冯晓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并交由市政府办理的重点督办建议一共13件。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国良同志的指示要求,相关副市长亲自签批部署,分管副秘书长协调督导,市政府办跟踪问效;各承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盯办,集中力量进行深入调研和优先办理,并明确专人主动和代表联系沟通、协商落实。通过办理代表建议和接受监督,市政府更好地推动和改进了相关工作。目前,13件重点督办建议均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成效,通过逐一走访和征询相关代表意见,均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现将办理情况逐项汇报如下:
一、王坚代表提出的关于“整治唐山市老旧居民小区电线电缆管理不规范问题”的建议(第13号)
根据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市住建局印发了《唐山市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点》,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整治架空线路、消除弱电线缆搭接混乱等,作为改造的重点工程。其中,代表指出的站前路铁路楼等小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已整改到位。目前,这项工作已全力推进,各基础电信企业和市供电公司协调协作,同步施工、同步落地,力争尽快完成老旧小区线缆改造工作,美化区域容貌,消除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各电信运营商累计投入资金2496万元,改造小区209个,改造线缆212万米,有效改善了老旧小区的空中环境。
二、王烽源代表提出的关于“唐山市区绿色海绵城市建设优势、问题与对策”的建议(第25号)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是代表们关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该建议和我市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相吻合,市政府在谋划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采纳了代表的建议。一是市政府第一时间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创建了相关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唐山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工作方案》等文件,正在编制《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等6项标准规范文件。通过这一系列规划导则的创建,从顶层进行规范,从源头进行管控,将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二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河湖保护与治理条例》,及时开展了50平方公里的河流调查工作,全市150条河流纳入《河北省河湖保护名录》。三是在2019年我市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继续大力组织开展深化和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实施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完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升任务38项,继续保持“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12个具备创建资格的县(市、区)积极申请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并全部通过省级备案;迁西、迁安、遵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请得到国家林草局备案。打造了唐山南湖、唐山花海、迁西长河生态治理、迁安金岭矿山修复等高标准创森精品亮点工程,国家、省主要媒体对我市创森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袁丽伟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双减’政策下做好校外培训负担‘减法’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加法’”的建议(第28号)
对此代表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7月24日,我市制定印发了《唐山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二是市教育局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治理工作专班,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治理工作无死角。今年以来,组织明查暗访共37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210家,处理问题56个。三是坚持从严审批,全市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规办理非营利性机构手续。四是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通知》,着力开展家校合作,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陈健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第73号)
针对代表提出的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不快、主导产业不强、要素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代表进行密切沟通,听取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加快了推动步伐。一是编制了《唐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方向、路径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把数字经济培育和发展作为我市未来新兴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二是加快推动信息网络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建设开通5G站址6678个,实现市区、县城及学校、医院、车站等各重点场景5G连续覆盖,进一步筑牢5G与工业、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的应用基础。
五、裴文良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唐山市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第79号)
代表提出了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机器人+行业”应用示范的具体建议,对今后我市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很有指导意义。对此,我市高度重视,就代表的意见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和吸收采纳。同时,加快推动发展,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智能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机器人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目前,我市机器人产业基地拥有相关企业75家,逐步形成了以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开元装备两大领军企业为核心,以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人工视觉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六、郭爱红代表提出的关于“绿色转型迎接碳达峰”的建议(第90号)和赵振涛代表提出的关于“提早动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建议(第119号)
两位代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积极与代表沟通,结合我市实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能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进一步提高项目能效准入门槛,严控高于全市能耗强度控制目标的项目审批。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聚焦钢铁、建材等高碳排放行业减污降碳,鼓励相关高校完善学科布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开展物理、材料、能源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行业绿色转型。同时,围绕清洁能源替代,深入推进太阳能、氢能等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绿色未来产业技术应用,加快研发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技术。
七、郑贺海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93号)和马琨然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唐山特色品牌农业工作”的建议(第116号)
两位代表针对我市农业品牌的培育、发展和营销体系等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近年来,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聚焦特色产业带、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培树了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唐山农业品牌,健全完善了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营销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迁西板栗、栗源等农产品驰名商标10个,唐山对虾、唐山板栗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3家、产品113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5个,行业领先企业品牌10个。
八、李顺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普惠型养老服务,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建议(第127号)
代表从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老旧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积极构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新业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并采纳。一是出台了《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规划引领、政策调控、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医疗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普惠百姓,减少养老负担。二是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连续四年被列入全市民心工程项目,印发了《2021年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城区建设750㎡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家,城市社区建有日间照料服务站(点)772个,实现全覆盖。三是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医疗康养高地为载体,全力推进医养结合和康养服务工作,出台了《唐山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医疗康养机构设置审批、人才引进培养、财政投入等方面推出22条创新优惠政策,推动社区居家健康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5家,全市有316所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签约机构覆盖率达到95%。
九、李景武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医改建立四医联动协调机制”的建议(第137号)
结合代表提出的建议,市政府持续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先后制定印发了《唐山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若干措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等级评定办法》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并对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进行等级评定。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唐山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邀请医疗领域专家,组织召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聚集各方力量共同研讨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三是实行异地就医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推行网上备案实现“零跑腿、不见面”;继续做好京津异地就医直接定点工作,取消10%起付线,实现了与本地医疗机构相同报销政策;大力推行京津冀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年底前将符合条件的我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
十、王洪岐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火炬路北延”的建议(第170号)
王洪岐等代表所提的火炬路北延建议,与丰润区正在规划推进林荫路南延项目走向基本一致、功能效果相近。对代表所提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并最大限度地予以采纳。10月1日,国良同志亲赴丰润区进行现场办公,对林荫路南延项目进行了现场调度。目前,该项目已纳入省“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市交通局正在对接省交通运输厅争取省级政策资金支持,丰润区也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
十一、刘超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企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建议(第211号)
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企业发展工作,对代表所提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采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级提档龙头企业的质量。2021年我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3家。二是深度对接京津。牢牢抓住北京主食加工企业外迁契机,打造了河北甜水园食品有限公司等1小时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目前,全市主食加工企业达到15家,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带动农户7.9万户。同时,围绕推进全市奶业、板栗、生姜、海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了9个省级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了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市级以上联合体48家,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74个。四是为促进我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实现了19个县(市)区农险区域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承保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四个农产品88万亩,能繁母猪(育肥)及奶牛200万头,各类设施农业(温室大棚)4.6万亩,森林85万亩,全市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共计35907万元。